華盛頓時間1月17日,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改革情報系統,開列一攬子改革措施。這是去年6月斯諾登踢爆美國大規模竊聽和監視項目後,奧巴馬對情報問題最為全面的回應。中新社發 德永健 攝
  中新網1月21日電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第二任期已屆滿一年。回顧2013年,多重問題讓奧巴馬麻煩纏身,執政水平遭質疑。今年他也面臨著重重困境:內有國會中期選舉參院“搶奪戰”、醫改反對聲頻仍;外有監控引發盟國信任危機再發酵,美國在中東、亞太影響力下滑,欲插足反而越陷越深。面對這樣的局面,奧巴馬如何打“翻身仗”,成為關註焦點。
  內政僵局:中期選舉成為焦點 政策主張面臨挑戰
  2013年年終新聞發佈會上,奧巴馬聲言2014年將是“突破之年”、“行動之年”。但分析人士認為,奧巴馬政府素來不善於同國會尋求合作,在黨派分歧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,又逢進入國會中期選舉的政治周期,奧巴馬政府推行的政策主張將遭遇更大挑戰。
  在白宮舉行的2014年首次內閣會議上,奧巴馬向內閣成員介紹了定於1月28日發表的國情咨文演講內容。奧巴馬錶示,如果國會不能或不願在其施政重點上採取行動,他準備採取“鋼筆加電話”策略,用鋼筆簽署更多行政命令,用電話尋求更多院外組織支持,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推動施政重點,並向國會施壓。
  而2013年2月,在國情咨文演講中,奧巴馬高調闡述了其第二任期施政綱領。在經濟、內政層面,其“進步主義”旗幟鮮明,毫不規避與共和黨的巨大分歧。但在控槍、移民改革等施政重點上,奧巴馬遭遇較大立法阻力,一直受國會共和黨人激烈反對的醫改法案也在步入實施階段後,引發巨大爭議。
  英國《衛報》分析稱,今年11月即將開啟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,將是奧巴馬改變政治版圖、拋開政府分歧嚴重和國會陷入僵局的一年所遺留影響的最後機會。而共和黨則視中期選舉為奪回參院主導權的大好機會:他們已在40家媒體上抨擊支持奧巴馬版醫保的民主黨國會參議員,而奧巴馬民望屢創新低、經濟和就業市場複蘇緩慢等,均利好共和黨選情。
  一旦共和黨重掌參議院,將是2006年以來再次同時控制兩院,屆時白宮無論想推行任何政策,共和黨勢必強勢阻撓,奧巴馬難以管治,其任期後兩年的“跛足”命運則難以避免。
  對白宮和麵臨連任壓力的民主黨國會議員而言,2014年如要“翻身”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白宮能否在3月31日的登記截止日期之前,重振公眾對奧巴馬版醫改計劃的信心。不過,自從去年10月奧巴馬醫改網站上線以來,頻繁的漏洞招來大片批評,雖說新年加入醫改法醫保者已有數百萬人,但其推行之路仍是險阻重重。
  目前,美國國會兩黨在本財年的財政預算上已達成共識,避免了政府再度關門危機;與此同時,2013年的經濟調查數據顯示,美國迎來近兩年來速度最快的經濟增長。對於奧巴馬而言,這些無疑都是強心劑。
  外交困境:同盟危機 東亞與中東兼顧
  2013年,奧巴馬不僅經歷了政府關門亂局,在外交方面,他也顏面盡失:在敘利亞化武問題上搖擺不定,“亞太再平衡”戰略也無甚進展。奧巴馬外交戰略上的遲疑,更讓盟友產生質疑。分析指出,修複與盟國的關係將成為2014年奧巴馬的重要課題。同時,在全球戰略的佈局上,奧巴馬或將會以東亞和中東並重。
  政治風險分析機構美國歐亞集團發佈的2014年世界十大風險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“美國的同盟危機”。《日本經濟新聞》指出,各方一致認為奧巴馬僅看眼前成果,而冷落親美勢力。因此,2014年奧巴馬會將修複與同盟國的關係作為重要課題,不過由於奧巴馬的領導能力出現下降,其外交戰略能否成功被打上了問號。
  圍繞敘利亞廢棄化武問題,美國在軍事介入一事上態度曖昧,讓諸多已經開始部署盟友也難解其意。就伊核問題而言,階段性核協議的達成無疑讓國際社會長舒一口氣,但對美國來說,這卻是雙刃劍:雖然贏得了聲譽,但無視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強烈反對,也讓這兩大盟國倍感寒心。
  此外,奧巴馬2013年接連“爽約”APEC峰會、東亞峰會。有分析指出,奧巴馬此舉顯示美國亞太戰略開始搖擺,大有重心回擺中東之勢。然而,亞太再平衡是奧巴馬外交戰略拼圖的重要一塊,不可或缺。
  奧巴馬今年將啟亞洲四國行,外界對其或將出席在中國舉行的APEC峰會及訪華,多有期待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指出,“亞太再平衡”戰略是美外交政策基石,要抓住中國改革“機遇”。此外,美國不但以自身軍事力量強化在亞太的存在感,還通過與日本、菲律賓、韓國等盟國的軍事合作整體佈局。
  2013年以來,反美浪潮、化武、能源、核談、俄羅斯的回歸正在中東上演,而東亞地區經濟迅速發展,已經成為拉動整個世界經濟的前進的火車頭。也因這些地區的重要性,2014年,美國不會戰略搖擺,中東及亞太,其都將繼續深度介入。
  監控改革:自由與安全的反思
  斯諾登曝光美國監控醜聞已經半年有餘,美國政府在一片口誅筆伐中,也已作出回應。奧巴馬新年宣佈改革情報系統,使其更加註重人們對隱私和公民自由的關切。然而,從奧巴馬的措辭可以看出,美國對監控改革方案只是微調,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情報監控現狀。目前來看,“棱鏡門”事件後監控項目引發的爭議短時間難以平息。
  “9•11”事件後,美國高舉反恐大旗,監控暢行無阻,以至如今美國國安局大網四撒,對手、盟友都成為其布網對象,甚至本國民眾也難逃。隱私在反恐浪潮中被剝奪,這讓美國民眾也開始重新思考自由與安全的界限。
  2014年1月17日,奧巴馬公佈的針對情報系統的改革方案備受矚目。在講話中,奧巴馬將半數時間用來強調監控項目的合理性,聲稱項目的初衷是應對“9•11”事件呈現的問題。但有分析指出,奧巴馬政府迄今沒有拿出過硬證據,證明情報監控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而最為關鍵的是,美國民眾關切的,也顯然不是對恐怖分子的監控。
  此前,美國聯邦法院已經裁定美國國安局大量搜集電話記錄行為違憲。對於奧巴馬的改革意向,部分國會議員認為其力度太小,並未改變秘密情報項目可能違憲的本質。
  另外,就監控外國領導人的問題,奧巴馬的改革方案中指出,不能對親密盟友領導人實施電子監控,但美國情報機構將繼續針對外國政府的情報搜集,美國也不會僅因為自己情報工作更高效而道歉。分析稱,這樣的措辭能否輓回盟友及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心,可能需要打個問號。(完)  (原標題:奧巴馬新年欲打“翻身仗”:修複關係是重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v98xvka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